introduction
每逢佳節胖三斤過年天天山珍海味,
好不快活小寶寶們也跟著爸媽吃香喝辣大人多吃幾口問題不大
小寶寶們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還不強
稍不注意就容易積食寶爸寶媽們可不要忽視了
什么是積食?
“小兒百病,積食為先”,積食是中醫的說法,西醫上稱為消化不良,指的是吃得太多,或者過于高營養,超過了寶寶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。
食物得不到消化和吸收,從而損傷脾胃的功能,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,因而形成積食。
積食有哪些癥狀?
家長要多觀察,早發現,早處理。寶寶積食都是有征兆的,只要處理及時,寶寶很快就能恢復。
3歲以上的寶寶基本可以告訴父母自己不舒服,但如果寶寶還不會說話,家長就需要根據寶寶所表現出來的癥狀來判斷。
1、聞口氣
寶寶口氣臭(可能是酸臭或腐臭味等),必定是積食。
家長還要留意寶寶打嗝時候的味道,寶寶打嗝時候立即湊近聞聞,寶寶平時沒有口氣,但是打嗝出的味道卻有嘔吐酸臭味,就是積食了。
2、看舌苔
看寶寶舌苔是否厚膩,有些寶寶舌苔雖然不厚,但是舌尖紅。積食幾天后舌苔會偏厚,逐漸變黃膩;舌苔白厚膩或黃厚膩通常都是有積食。
3、看食欲
如果寶寶平常吃飯都還可以,突然不愛吃飯了,這多數就是積食了;蛘邔殞毝亲用饋碛灿驳,腹漲難受,這也是積食的表現。
4、觀大便
如果寶寶大便特別費力,大便粗、顏色黃,或者大便特別干、硬、顏色發黑,這都是熱氣的表現。如果大便特別臭,非常難聞,就是已經是有積食了。
5、摸溫度
不管是積食或是脾虛,寶寶的體溫都會出現變化。胸口或者后背肩胛骨中間的位置,如果摸上去不是溫暖的感覺,而是一種明顯的燥熱,這說明有肺熱了。
另外一個位置是手心或腳心。正常時,寶寶的手心是溫溫潮潮的,如果寶寶手心摸上去是一種明顯的灼熱感,這也是積食生熱的表現。
6、看睡眠
如果寶寶在睡眠中翻動不安、咬牙,媽媽就要回憶下寶寶近日的飲食情況了。如吃生冷、不好消化的食物、臨睡吃東西等,都會引起小肚脹,甚至肚子疼痛。
積食的危害有哪些?
1、咳嗽發熱
積食會導致咳嗽,也就是中醫上說的“食咳”。積食也會導致寶寶發熱,這種發熱叫做“積熱”。造成積熱的原因就是由于食物未消化,停滯在中焦。長時間的積滯,就會化熱,造成寶寶發燒的情況。
2、腹瀉
中醫上說,積食常與“風寒”、“濕熱”、“暑濕”之邪相兼并存,交結胃腸,脾胃氣機難復升降之常,所以積食會導致泄瀉反復發作,難以治愈。
3、營養不良
脾胃出現問題,容易導致氣血生化不足,而出現營養不良、消瘦的癥狀。
消除寶寶積食的方法
1、飲食調節
如果寶寶出現食欲下降、咳嗽等積食癥狀,可采取飲食調節治療。一日三餐要稍微“欠”一點,選擇清淡的蔬菜、容易消化的米粥、面湯、面條等,不吃油炸、膨化食品,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,可適當吃些魚蝦。
此外,還要讓寶寶多喝水,保證睡眠充足、及時排泄,不去公共場合,積食情況就會逐漸緩解。
2、藥物消食
如果寶寶的癥狀沒得到緩解或有低燒時,就要考慮是否用消食藥了,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。
3、按摩
順時針的按摩腹部
順時針的幫助孩子按摩腹部,能夠有效的使大便沿著寶寶的腸道進行運動,幫助孩子進行排便。
幫孩子捏脊
家長在寶寶出現積食時,可以讓寶寶趴在床上,露出背部,之后沿著寶寶脊椎兩旁的二指處輕輕的將寶寶的皮膚進行捏起,先緩緩地向前進行推拿,一直延續到寶寶的頸部大椎穴。能夠有效的幫助寶寶進行減輕積食。
如果家長拿不準寶寶是不是積食了,
或者對寶寶的營養狀況有什么疑問,
可以帶寶寶做一次生長發育監測,
兒童綜合評價指導,
讓你對寶寶的情況了解得明明白白~
聲明:圖文來源自網絡整理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!
上一篇:關于母乳喂養的這些困擾,你有嗎?
上一篇:寶寶究竟什么時候添加輔食?